top of page

  SCI papers 

  1. Liu, C.Y., Chia, Y., Chung, P.Y., Lee, T.P., and Chiu, Y.C. (2022). Temporal Vari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s Induced by Large Earthquakes. Water 2023, 15, 357. https://doi.org/10.3390/w15020357

  2. Shih, D.S., Chiu, Y.C., & Wang, K. Combine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Groundwater Deple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Dynamic Pumping Management.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148(3), 04022002.

  3. Chiu, Y.C., Chen, C.H., Cheng, Y.T., and Chen, W. (2021). Using Freshwater Heads to Analyze Flow Directions in Saline Aquifers of the Pingtung Plain, Taiwan. Water, 13(24), 3491.

  4. Liu, C.Y., Hsieh, Y.D., and Chiu, Y.C. (2021). Simplified power law relationship in the estimation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unsaturated sands us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oil Research, 59(4), 406-418.

  5. Hall A.*, Y.C. Chiu and J.S. Selker (2020). Coupling high‐resolution monitoring and modelling to verify restoration‐based temperature improvements,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1–12. https://doi.org/10.1002/rra.3668.

  6. Chiu Y.C., T.Y. Lee*, S.Y. Hsu and L.Y. Liao (2020). The Effect of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Bioactivities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treambed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ubtropical Alpine Catchment, Journal of Hydrology, 584, 124665. doi:10.1016/j.jhydrol.2020.124665.

  7. Huang P.S. and Y.C. Chiu* (2018). A Simulation-Optimization Model for Seawater Intrusion Management at Pingtung Coastal Area, Taiwan. Water, 10(3), 251; doi:10.3390/w10030251.

  8. Liu C.Y., Y. Chia*, P.Y. Chuang, Y.C. Chiu and T.L. Tseng (2018). Impacts of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n groundwater-level changes induced by earthquakes, Hydrogeology Journal, 26(2), 451-465.

  9. Chuang, P.Y., Y. Chia*, Y.C. Chiu, M.H. Teng, and S.Y.H. Liou (2018). Mapping fracture flow paths with a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tracer test and a flowmeter test, Hydrogeology Journal, 26(1), 321-331.

  10. Chiu, Y.C.*, C.W. Chiang, and T.Y. Lee (2017). Prediction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at the Upstream Catchment of a Reservoir Using Adaptive Neuro Fuzzy Inference System,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76(7), 1739-1753.

  11. Chiu, Y.C.*, C.W. Chiang, and T.Y. Lee (2016). Time Series Modeling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at the Upstream Catchment of Feitsui Reservoir, Taiwan, Hydrology Research,47(5), 1069-1085. 

  12. Chiu, Y.C.* (2014).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ial 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 methodology for parameter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in groundwater modeling, Hydrogeology Journal, 22(8), 1731-1748. 

  13. Chiu, Y.C., and Y.P. Chia* (2012). The impact of groundwater discharge to the Hsueh-Shan tunnel on the water resources in northern Taiwan, Hydrogeology Journal, 20(8), 1599-1611. 

  14. Lee, T.P., Y.P. Chia*, H.Y. Yang, C.Y. Liu, and Y.C. Chiu (2012).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s in Taiwan caus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n 12 May 2008,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169, 1947-1962. 

  15. Chiu, Y.C.*, T. Nishikawa and P. Martin (2012). Hybrid-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the Management of a Conjunctive-Use Project and Well Field Design, Ground Water, 50(1), 103-117. 

  16. Chiu, Y.C., T. Nishikawa and W.W.-G. Yeh* (2009). Optimal Pump and Recharge Management Model for Nitrate Removal in the Warren Groundwater Basin, California,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SCE, 136(3), 299-308. 

  17. Chiu, Y.C., Sun, N.Z., Nishikawa, T.and W.W.-G. Yeh* (2009). Development of an Objective-Oriented Groundwater Model for Conjunctive-Use Planning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45,(12). 

 EI and other papers 

  1. Chiu, Y.C.*, P.P. Chen and C.Y. Liu (2020). The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 Soil Monitoring System ~ Case Studies of Long-term Soil Monitoring Experiments, Sino-Geotecnics, 165, 61-70.

  2. Chiu, Y.C.*, P.S. Huang, W. Chen, H.T. Chang, C.T. Chang (2020). Application of Fiber Optic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or on the High Resolution of  Temperature Profiling in the Hot Spring Borehole, Taiwan Mining Industry, 72(3), 16-27.

  3. Yeh, C.K. and Y.C. Chiu (2017). A Preliminary Stud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Using GSFLOW, Taiwan Water Conservancy, 65(4), 19-41. (EI)

  4. Chiu, Y.C. (2016). Hybrid Optimization Scheme for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Coupled Groundwater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Modeling, Journal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3(20), 89-99.

  5. Tseng, Y.H. and Y.C. Chiu (2016). The Study of Dynamic Effect on the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 During the Drainage, Journal of Taiwa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63(1), 50-58. (EI)

  6. Chiang, C.W. and Y.C. Chiu (2015). The Application of Time Series Modeling to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at the Upstream Catchment of Feitsui Reservoir, Taiwan Water Conservancy, 63(3), 57-74. (EI)

  7. ​Chiu, Y.C. and Y.P. Chia (2014). The Application of Inverse Theory to Develop Groundwater Discharge Model for The HSUEH-SHAN Tunnel, Taiwan. Western Pacific Earth Sciences, 14, 123-154.

  8. 邱永嘉 (2010)。加州 Warren 地下水盆地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運用之最佳化。台灣土壤及地下水環境保護協會簡訊,37,15-3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1. Chiu, Y.C., T.Y. Lee, S.Y. Hsu, T.X. Pan and P.S. Huang (2019). Utilize High-resolution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 with Energy Balance Modeling to Evaluate River Restoration on the First-order Alpine Stream in Taiwan, Th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2. Chiu, Y.C., T.X. Pan, P.S. Huang, C.Y. Liu and T.Y. Lee (2019).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Hyporheic Fluxes Using High-resolution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 in the First-order Alpine Stream in Taiwan,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 Congress.

  3. Lee, T.Y., Y.C. Chiu and S.Y. Hsu (2019). The Effects of Typhoon-induced River Fragmentation on the Downstream Water Chemistry, The 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 Annual Meeting.

  4. Chiu, Y.C. and C.K. Yeh (2019). Using GSFLOW Model to Evaluat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Groundwater-surface Water Interactions Under Scenarios of Climate Change in Northeastern Taiwan, The 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 Annual Meeting.

  5. Chiu, Y.C., P.S. Huang, T.X. Pan, C.Y. Liu, Y.H. Tseng, T.Y. Lee and S.Y. Hsu (2019), Using High-Resolution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 to Estimate Streambed Water Exchanges beneath the First-Order Stream in the Alpine Watershed in Taiwan,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General Assembly.

  6. Chiu, Y.C., T.Y. Lee, S.Y. Hsu and L.Y. Liao (2017). The Use of Thermograph and Hydrograph to Estimate Water Fluxes Across the Streambed at the Tributary of Chichiawan Creek, Taiwan,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 Congress.

  7. Chiu, Y.C., T.Y. Lee, S.Y. Hsu and L.Y. Liao (2017). Using Heat as a Tracer to Estimate Streambed Water Exchanges beneath the Losing Disconnected Stream,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General Assembly.

  8. Pan, T.X. and Y.C. Chiu (2017).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Dynamic Effects on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 for Drainage-Imbibition Cycles,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General Assembly.

  9. Chiu, Y.C. and C.K. Yeh (2015). An Integrated Model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teractions at Yi-lan Area in Northeastern Taiwan,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10. Huang, P.S. and Y.C. Chiu (2015). Simulation-Optimization Model for Seawater Intrusion Management at Pingtung Coastal Area, Taiwan,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11. Tseng, Y.H. and Y.C. Chiu (2015). Quantification of Dynamic Effects in Capillary Pressure for Measuring Water Retention Curv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12. Ye, J.Y., Y.C. Chiu and Y.P. Chia (2015). A Preliminary 3-D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Shanshing Area Geothermal System at Yi-lan County, Taiw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thermal Energy.

  13. Chiu, Y.C., Y.H. Tseng and J.Y. Ye (2015). Laborator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Dynamic Effects in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General Assembly.

  14. Chiu, Y.C. (2014). Field Measurement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ediments Using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 (AOGS), Sapporo, Hokkaido, Japan.

  15. Chiu, Y.C. and T. Nishikawa (2013).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ial 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 Methodology for Parameter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in Groundwater Modeling,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U.S.A..

  16. Hsu, S.C. and Y.C. Chiu (2013). Laboratory and Field Measurements of Soil Bulk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Using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17. Chiu, Y.C., and S.C. Hsu (2012). Laboratory Measurement of Solute Transport in Undisturbed Soil Columns Using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18. Tan, C.-C., Y.C. Chiu, Y.-J. Chen and C.-P. Tung (2011). Optimal Pumping Strategy with Conjunctive Operation Rule for the Water Supply System,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19. Chiu, Y.C., C-C. Tan, Y.-J. Chen, and C.-P. Tung (2011). Multi-dimensional Conjunctive Operation Rule for the Water Supply System,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20. Chiu, Y.C., and Y.P. Chia (2010). The impact of Hsueh-Shan tunnel construction on the hydro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northern Taiwan,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Taiwan Conference 

  1. 陳柏諭、邱永嘉(2023)。利用井下溫度深度剖面與Quasi-2D數值模式推估宜蘭礁溪溫泉區的地下水流向與流速 。第十五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2. 邱永嘉、張瑀宬、李宗祐、許少瑜、陳文福、游政谷、王珮玲、鐘至忠、柯建仲、林立虹(2023)。利用基礎科學觀測研析氣候變遷下全流域之水文特徵-以高屏溪為例 。第十五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3. 陳楷韻、邱永嘉(2023)。結合長期觀測資料與現地試驗研析雲林沿海地區域之地下水鹽化與海水入侵 。 第十五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4. 劉科宏、邱永嘉(2023)。結合鹽水示蹤劑試驗與地電阻影響剖面法解析高山伏流水流動行為與機制。第十五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5. 李雨軒、邱永嘉(2023)。高山集水區之地下水流動特性與水文地質調查。第十五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6. 吳承翰、邱永嘉(2023)。以砂箱實驗驗證主動式加熱光纖法應用於土壤蒸發散量推估之可行性 。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12年年會暨學術。

  7. 陳文福、邱永嘉(2023)。屏東沿海地下水鹽化範圍與面積 。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12年年會暨學術。

  8. 劉慶怡、賈儀平、莊伯禹、李在平、邱永嘉(2023)。 強震引發地下水位之時序變化與間分布 。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12年年會暨學術。

  9. 李宗祐、潘彥維、邱永嘉(2023)。 應用分散式光纖溫度感測器觀測隘寮溪山區河段伏流水流出後之溫度變化 。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12年年會暨學術。

  10. 張瑀宬、邱永嘉、盧廷維、呂安(2023)。荖濃溪流域之山區至平原地區之地下水補注特性分析與推估 。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12年年會暨學術。

  11. 張瑀宬、邱永嘉、顧承宇、倪春發(2023)。雲彰地區高維度水力-力學耦合數值模式之建置與率定。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12年年會暨學術。

  12. 莊惟歆、蔡義誌、許少瑜、邱永嘉(2023)。高屏溪流域隘寮溪河段地下水與地表水交互作用之研究:以斷流河道下方地下水及伏流水為例 。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12年年會暨學術。

  13. 邱永嘉、林立虹、李宗祐、許少瑜、陳文福、游政谷、王珮玲、鐘至忠、柯建仲(2023)。高屏溪全流域之水文特徵模型建立與水文收支研析 。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12年年會暨學術。

  14. 馬嵩哲、邱永嘉、潘庭馨、劉承瀚、董天行 (2022)。以主動式加熱光纖溫度感測器進行地下水污染場址單井與跨孔地下水流速與流向調查。第十四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15. 劉慶怡、邱永嘉、柯建仲、李雨軒(2022)。 以A-DTS Toolbox解析台東大崙井場之裂隙岩層水文地質試驗成果 。第十四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16. 李雨軒、邱永嘉(2022)。 以單井熱稀釋法建構高解析度水文地質模型 。第十四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17. 張瑀宬、邱永嘉、顧承宇、倪春發( 2022)。新式參數推估理論應用於水力–力學耦合地層下陷數值模式 。第十四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18. 吳承翰、邱永嘉(2022)。結合AFHO與數值模式模擬推估蒸發散通量之初探 。第十四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19. 李永隆、邱永嘉(2022)。花蓮東北部規模ML5.0以上近場地震引發花蓮監測井的同震地下水位變化 。第十四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20. 潘庭馨、邱永嘉、曾燕翔、董天行(2022)。 高解析度光纖溫度感測於地下水透水分佈之應用。第十四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21. 劉科宏、邱永嘉(2022)。利用地電阻與鹽水示蹤劑試驗判釋高山一級河川之地表水與地下水交互作用 。 2022臺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

  22. 陳柏諭、邱永嘉(2022)。利用井下溫度剖面之時空變化推算宜蘭礁溪溫泉區的地下水流向與流速 。2022臺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

  23. 張瑀宬、邱永嘉、顧承宇、倪春發(2022)。新式參數推估理論率定高維度水力─力學耦合地層下陷數值模式 。 2022臺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

  24. 李雨軒、潘庭馨、劉慶怡、邱永嘉(2021)。利用主動式光纖溫度感測器解析地下水污染場址之地下水流速 。 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10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25. 劉慶怡、黃柏勲、邱永嘉、林立虹、王珮玲、柯建仲(2021)。山區裂隙岩層風化帶之水文地質特性 。 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10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26. 邱永嘉、馬嵩哲、劉慶怡、 戴迪墨、黃柏勲(2021)。跨井熱示蹤劑試驗結合分散式光纖溫度感測器量測特徵化裂隙岩體之優勢水流路徑。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10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27. 李雨軒、劉慶怡、潘庭馨、邱永嘉。以光纖溫度感測器進行地下水污染場址水文地質調查-以南部某場址為例 。 第十三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28. 劉慶怡、邱永嘉、林立虹、 柯建仲、王珮玲(2021)。 應用主動式光纖溫度感測器於大崙試驗井場水文地質調查之初探。第十三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29. 張瑀宬、邱永嘉、 顧承宇、 倪春發(2021)。高維度參數率定於水力–力學耦合數值模式之技術開發與應用。 第十三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及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

  30. Maria Nollita Dizon、邱永嘉(2020)。Combination of Surrogate Model and Data Assimilation for Seawater Intrusions Simulations – Case Study of Cavite, Philippines 。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31. 劉慶怡、黃柏勲、邱永嘉、林立虹、柯建仲、王珮玲(2020)。應用分散式光纖溫度感測器於大崙水文地質試驗井場量測地層溫度分布之先期試驗成果。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32. 張瑀宬、邱永嘉(2020)。以鹽水示蹤劑試驗結合數值模擬探討高山一級河川之地表水與地下水交互作用。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33. 馬嵩哲、劉慶怡、邱永嘉(2020)。利用跨井熱示蹤劑試驗特徵化裂隙岩體之優勢水流路徑。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34. 潘庭馨、黃柏勲、邱永嘉(2020)。分散式光纖溫度量測技術於七家灣溪上游河道斷流發生潛勢之分析。第24屆臺灣地理國際暨2020中國地理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

  35. 張瑀宬、邱永嘉(2020)。以鹽水示蹤劑試驗與數值模擬研析一級河川段流機制。第24屆臺灣地理國際暨2020中國地理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

  36. 曾燕翔、李雨軒、邱永嘉(2020)。利用加熱式分散式光纖溫度感測技術解析地下水流速-以地下水污染場址為例。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及第十二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

  37. 劉慶怡、邱永嘉、賈儀平(2020)。美濃地震引發地下水觀測井之同震水位變化。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及第十二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

  38. 黃柏勲、邱永嘉、吳瑞賢、石棟鑫(2020)。智慧分區地下水資源管理機制與決策-以高雄地區為例。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及第十二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

  39. 潘庭馨、黃柏勲、張瑀宬、邱永嘉(2020)。以高解析度溫度量測技術探討高山地區地表水與地下水於乾、濕季之交互作用。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及第十二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

  40. 劉慶怡、黃柏勳、邱永嘉(2019)。應用分散式光纖溫度感測器於裂隙岩體中量測地層溫度分布之研究​​。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08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41. 潘庭馨、黃柏勳、邱永嘉(2019)。利用高解析度河川溫度量測探討地表水與地下水交互作用。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08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42. 陳柏彬、邱永嘉(2019)。利用複合式土壤監測系統探討現地土壤降雨入滲與蒸散過程。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08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43. 邱永嘉、黃柏勳、劉慶怡、潘庭馨、曾燕翔(2019)。高解析度分散式溫度感測器量測技術於水文地質環境之應用。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08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44. Diedimus Deddy Tamnge da Silva、邱永嘉(2019)。利用跨井鹽水示踪劑試驗與數值模擬判識南投和社井場之連通裂隙。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08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45. 曾燕翔、潘庭馨、張瑀宬、邱永嘉(2019)。分散式光纖溫度感測器應用於地下水污染場址井下水文地質特性調查之研究。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08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46. 陳建瑋、邱永嘉(2019)。利用熱能示蹤劑與熱傳輸數值模式研析高山河川地表水與地下水交互作用。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08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47. 張瑀宬、邱永嘉(2019)。利用鹽水示蹤劑試驗與數值模擬探討伏流水流動特性之研究 – 以台灣高山一級河川為例。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08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48. 馬嵩哲、邱永嘉(2019)。利用熱示蹤劑試驗特徵化南投和社試驗井間裂隙岩體之主要優勢水流。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08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49. 黃柏勲、劉慶怡、潘庭馨、曾燕翔、邱永嘉(2019)。分散式光纖溫度感測器於臺灣水文地質環境應用之案例研析。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08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50. Ian Gail Cabrera、邱永嘉(2019)。利用 SWAT-MODFLOW 評估氣候變遷下菲律賓馬尼拉大都會區地表水與地下水資源 變化時空分布。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08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51. 邱永嘉 (2018)。以熱能為水流示蹤劑結合創新溫度感測器量測技術於地表水與地下水交互作用之案例研析。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暨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52. 謝昀達、邱永嘉 (2018)。以導電度量測結果推估未飽和層土壤水力傳導係數之初探。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暨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53. 易恩、邱永嘉 (2018)。The Development of Coupled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Model Using SWAT-MODFLOW for Metro Manila, Philippines. 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暨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54. 陳建瑋、邱永嘉 (2018)​。利用河床溫度及水位監測資料探討一級河川之地表水與地下水交互作用。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暨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55. 陳建瑋、邱永嘉 (2018)​。以熱能為示蹤劑探討七家灣溪支流之地表水與地下水交互作用。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 107 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56. ​邱永嘉、李宗佑、許少瑜、廖林彥 (2017)。以熱能為示蹤劑探討河水與河床間之交互作用。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57. 葉俊國、邱永嘉 (2017)。GSFLOW 數值模式探討地表水與地下水交互作用 - 以蘭陽平原為例。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58. 黃舜揚、邱永嘉 (2017)。結合混合模式與傅立葉轉換法分析 TDR 訊號於土壤 LNAPL 含量測量之研究。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59. 謝昀達、邱永嘉 (2017)。利用導電度量測推估未飽和層土壤水力傳導係數之研究。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60. 潘庭馨、邱永嘉 (2017)。以砂箱實驗探討動態效應對於土壤保水曲線之影響。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61. 莊伯禹、鄧茂華、邱永嘉、劉雅瑄、賈儀平 (2017)。跨孔奈米鐵示蹤劑試驗對裂隙岩層中地下水流路徑之調查研究。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62. 邱永嘉、蔡瑞彬、張良正、江崇榮 (2016)。高維度參數結構之地下水數值模式率定–以蘭陽平原為例。中華民國105年地質與地球物理聯合年會。

  63. 邱永嘉、蔡瑞彬、張良正、江崇榮 (2016)。奇異值分解法與正規化應用於高維度地下水數值模式參數結構之率定。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暨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64. 李宗祐、許少瑜、施郁庭、邱永嘉、黃誌川 (2016)。以雪山隧道導坑水之流量與氫氧同位素探討地下水傳輸之Celerity及Velocity概念。中華民國105年地質與地球物理聯合年會。

  65. 莊伯禹、邱永嘉、劉雅瑄、鄧茂華、黃柏勳、劉慶怡、賈儀平 (2016)。應用奈米鐵示蹤劑試驗於封塞井中調查裂隙岩層優勢水流路徑。中華民國105年地質與地球物理聯合年會。

  66. 葉俊言、邱永嘉、賈儀平、陳文福 (2016)。宜蘭三星地區地下水與熱傳輸數值模式。中華民國105年地質與地球物理聯合年會。

  67. 葉俊言、邱永嘉、賈儀平、陳文福 (2016)。宜蘭三星地區深層地下水循環及熱傳輸數值模擬與模式率定。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暨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68. 葉俊國、邱永嘉 (2016)。蘭陽平原之地表水與地下水交互作用數值模式。中華民國105年地質與地球物理聯合年會。

  69. 葉俊國、邱永嘉 (2016)。蘭陽平原之地表水與地下水耦合數值模式 – GSFLOW。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暨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70. 黃柏勳、邱永嘉 (2016)。優化理論應用於屏東沿海地區海水入侵管理策略之研究。中華民國105年地質與地球物理聯合年會。

  71. 黃柏勳、邱永嘉 (2016)。耦合地下水管理與數值模式於海水入侵整治策略之研究。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暨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72. 曾燕翔、邱永嘉 (2016)。動態條件下土壤保水曲線之變化分析。中華民國105年地質與地球物理聯合年會。

  73. 曾燕翔、邱永嘉 (2016)。土壤保水曲線於動態效應下之影響探討。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暨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74. 黃舜揚、邱永嘉 (2016)。時域反射儀應用於土壤LNAPL含量測量之研究。中華民國105年地質與地球物理聯合年會。

  75. 張碧紋、邱永嘉 (2016)。蒸氣吸附分析儀應用於土壤比表面積量測之初探。中華民國105年地質與地球物理聯合年會。

  76. 鄧凱芸、邱永嘉 (2016)。WP4C於土壤保水特性曲線測量之應用。中華民國105年地質與地球物理聯合年會。

  77. 曾燕翔、邱永嘉 (2015)。動態毛細現象對於量測土壤保水曲線之影響。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78. 葉俊言、邱永嘉、賈儀平 (2015)。宜蘭地區地熱數值模式與國外地熱案例分析及比較。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79. 邱永嘉、蔡瑞彬、張良正、江崇榮 (2015)。利用 SVD 與 Pilot Point進行高維度地下水參數檢定問題–以蘭陽平原為例。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80. 黃柏勳、邱永嘉 (2015)。屏東平原海水入侵之數值與管理模式。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81. 葉俊國、邱永嘉 (2015)。GSFLOW應用於地表與地下水之交互作用 – 以蘭陽平原為例。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82. 曾燕翔、邱永嘉 (2014)。時域反射儀應用於土壤含水量與導電度關係之研究。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暨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83. 葉俊國、邱永嘉 (2014)。蘭陽平原地表與地下水交互作用水文數值模式 。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84. 邱永嘉 (2014)。利用 Pilot Point 與 Differential Evolution 演算法進行 地下水流與溶質傳輸數值模式率定 。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85. 黃柏勳、邱永嘉 (2014)。差分演化法與人工類神經網路應用於海水入侵之管理模式 。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86. 江智瑋、邱永嘉 (2014)。翡翠水庫上游集水區之水質時間序列分析。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3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87. 許書齊、邱永嘉 (2014)。時域反射儀應用於實驗室及現地量測汙染物濃度之研究。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3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88. 邱永嘉 (2014)。全域-區域混和優化演算法應用於耦合地下水流與溶質傳輸數值模擬。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與中華民國地質學會103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89. 許書齊、邱永嘉 (2013)。時域反射儀測量技術於分析土壤遲滯效應及汙染物濃度之研究。第13屆 “臺灣之第四紀” 研討會暨第3屆 IMAGES/PAGES 西太平洋古海洋國際研討會。

  90. 邱永嘉 (2013)。雪山隧道排水對水文地質環境之影響。第13屆 “臺灣之第四紀” 研討會暨第3屆 IMAGES/PAGES 西太平洋古海洋國際研討會。

  91. 江智瑋、邱永嘉(2013)。類神經網路應用於雪山隧道鄰近集水區水質監測之研究。中華民國102年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

  92. 許書齊、邱永嘉 (2012)。時域反射儀測量技術於分析土壤含水量之研究。中華民國101年地質與地球物理聯合年會。

  93. 邱永嘉、賈儀平 (2011)。利用逆推模擬評估雪山隧道排水對水文地質環境之影響。中華民國100年地球物理與地質聯合年會。

bottom of page